当前位置:首页 >  诚信人物 • 故事 > 

彭妹娥:不让病人花一分冤枉钱

日期:2019-01-28     来源:红网
字体大小:

  1980年,18岁的她成为了路口镇和通超市麻林商场(原路口供销社)药柜的一名营业员,在药柜前一站就是32年。从一名普通员工升当柜长,从对药物知识一无所知到成为行家里手,从恬静青涩的姑娘到温文和蔼的彭大姐,她不改初衷,始终把病人当朋友,视顾客为亲人。她就是家喻户晓的药师彭妹娥,她所在柜组药品销量多年来稳稳占据路口镇半壁江山。

  搭“摩的”摸黑把药送到隔壁乡镇

  因着“彭药师”的大名,许多村民不惜走远路找彭妹娥开药。一日,一名青山铺的大爷拄着拐杖走了18里路来买“地奥心血康胶囊”。气喘吁吁的他还未坐下,就被告知当天刚好缺货。看着老人蹒跚失落的背影,彭妹娥心里很不是滋味,留下大爷住址后,通知业务员马上调货过来。下班后来不及吃饭,彭妹娥两步跨作一步,在路旁栏了一辆“摩的”就往大爷家赶。乡村的夜幕降临得格外早,嗖嗖的山风刮在脸上。当大爷意外地看到门外的彭妹娥时,感动不已,“以后就是再远我都要在你手里买药。”彭妹娥告诉老人家,以后药用完了就给她打电话,她下了班就立马送过来。

  去年,一名脸色惨白的女子一进门就喊“快点给我买药,没有力气就要倒了!”彭妹娥一个箭步冲出柜台抱住她,经观察发现女子中了暑,赶紧给她扯痧并灌下藿香正气水。不一会,女子方才缓解过来,不停道谢。彭妹娥回忆,像这样平凡的事情她记也记不清了,“能帮就尽量帮,只是举手之劳,不值得他人记挂在心上。”

  帮顾客选药,只拿对的不拿贵的

  彭妹娥刚站桂柜台之初,对于深奥复杂的药典和药理知识差不多是个门外汉。于是她买来大堆书籍晚上自学,药名、基本性能、主治功能、用法用量,她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;日常工作中,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,挖空心思请教有经验的师傅,积极主动与顾客交谈,随时随地拿笔记下。1990年,她拿到了“从业药师证”。此后,她每次帮顾客抓药,都会留意专治疑难杂症的偏方和药品,32年来收集的验方和偏方达400多条。“在她这里,病人总能花最少的钱买到疗效最好的药,从不花一分钱冤枉钱。”顾客经常这样评价。

  “做药品这行要有两个心,良心和责任心。”彭妹娥说,农村不比城里,大部分人经济能力有限,根据症状有针对性地选药才是替病人着想,“只拿对的药不拿贵的药。”2009年,一名疥疮病人慕名而来。几个疗程中药过后,病果然好了。病人感慨,“我在大医院花了上万元还不如你这中药过硬啊!”彭妹娥说,那是以前的老师傅留下来的药方,只要病人有需要,她都倾囊奉献。

  日接待300人次致使患上职业病

  “农村看病基本上是‘问药’、‘买药’的模式,需要尽可能细致地解释药理给对方听。”彭妹娥说,32年来,日平均接待顾客300人次,许多人硬是要在她手里买药,即使排队等上几十分钟也情愿。而日复一日与顾客悉心交流,致使她的嗓音特别沙哑,4年前还为此动过手术。有时说不出话在家休息,老顾客一个电话打过来,她又急匆匆地往店里赶。

  有供货商提出在柜上“上货”,这样便可以赚得差价。彭妹娥一口回绝了,“药品是救死扶伤的,不负责任就是伤天害理。”当问及工资,彭妹娥笑着说,2000元多一点。有朋友在城里开药店拉她去当掌柜,她拒绝了。“钱不是我最看重的,群众的信任是最大的成就,我已经很满足了。”她常教育学徒们“要适应顾客需求,不要事事求回报。”几天前,有老人从别家买了三七、天麻,准备在彭妹娥柜上购买空心胶囊灌药粉。“爹爹,药已经打成粉了吗?”当得知老人打算自己想办法时,彭妹娥免费帮他打成粉并一一灌到胶囊里。“好比自己的亲爹娘,年纪大了要好生对待。”彭妹娥说。
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页面】


关于我们-   法律声明-   网站地图

服务热线:400-003-0039

主办单位:华中企信(北京)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

华中企信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 京ICP备2021002559号-2